第七百六十九章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第2/2頁)

而且哪怕看不懂,但只要讀一讀,便能夠感覺到這一首詩裏面充沛的無盡韻味。

當然,如果離騷就是一首讓大家看不懂的詩,那他就不配成為華夏最為浪漫的詩歌。

有一些人看不懂,但對於有一些看得懂的人,當看到這一首詩之後,他們便如此前那位大喊的朋友一樣,整個人都要沸騰起來。

看著這一首詩,他們熱血一下子上湧。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於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

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為了讓所有人都能看懂這首詩,孔書俊特別將離騷給翻譯了出來。

讀著翻譯出來的句子,一眾粉絲內心無比的感慨,哪怕就是讀這樣的翻譯出來的句子,都無比的有感覺呀。然後一眾粉絲又對照著原來的詩,內心的崇拜之情又一次暴發。

“啊啊啊,這首詩寫得太美了。”

“是呀,這是真正的楚辭嗎?”

“飄若驚鴻,婉若遊龍,原來詩歌竟然可以達到如此境界。”

如果說原來的《天問》是大氣磅礴,那麽現在的《離騷》則是將文字運用到了最高峰。

看著這一首詩。

他們想到了屈子。

他們想到了被流放的屈原。

他們想到了跳江自殺的絕世聖人。

原來屈子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他與楚國的國君是同一個祖先。

屈子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生時辰。

而聯想到屈子的名為正則,字為靈均,再想到屈子的品德與才華,更是令人無比感慨。

當然,更為讓他們感慨的,還是寫出《離騷》的秋水先生。

屈子轉世。

屈子轉世。

無數人喃喃自語。

他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秋水先生可能真的是屈子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