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蒙學:聲律啟蒙(第2/2頁)

其實,不只是初一。

甚至是整個初一到初三,怎麽教作文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有天賦的學子可能不用教,他自己寫都寫得很好。

而沒有天賦的,又沒有太多的辦法教好。

難道,作文真的需要靠天賦嗎?

黃一凡搖了搖頭,便說道:“大家應該推薦一些比較有意義的課外書給學子們讀。”

“黃教授,我們也有推薦。四大名著,國外名著,這一些都推薦了。不過,效果很一般。不少學生都反應,老師,四大名著看不懂,他們說話怎麽和文言文一樣。至於國外名著,也有學生反應,雖然這一些字我全都認識,但他們說的話我是一個意思也不懂。”

這番話卻是讓眾人大樂。

哪怕就是黃一凡這會兒也被這番話給逗得樂了。

確實。

四大名著雖說是白話文寫的,但其實也是半文半白。別說是初中學生了,有一些高中學生都不一定完全看得懂。至於國外名著,因為是翻譯過來的。所以整個的劇情與寫作邏輯關系用的也是翻譯體,完全與中國式的文章不一樣,所以一眾學生看著也怪,直言看不懂。

“這麽看來,只能讓大家去背聲律啟蒙了。”

想了想,黃一凡說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嘛。聲律啟蒙雖然寫的是關於聲律方面的內容,只是為作詩與寫對,但其實‘詩詞’‘對聯’與作文有著很深的關系。小孩子現在理解不了沒關系,那就背,背熟了,字裏面的意思也就慢慢理解了。”

這也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黃一凡感覺自己的建議應該不錯,只要小孩子他們將《聲律啟蒙》背得滾瓜爛熟。不說人人都能成為一個大作家,但起碼寫作上的能力至少可以提升三成以上。而且,這個還可以推廣而來的。只是,就在黃一凡感覺良好之時,幾位教初一的語文老師卻是問道:“黃教授,你說的聲律啟蒙是一部什麽樣的書,哪裏有賣,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