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曹丕:我之不幸,你之大幸(第2/2頁)

所以,你不能說他亂改歷史。而且,黃一凡所研究的並不是歷史事件,只是歷史人物。事件可以拿什麽時間,什麽地點,發生了什麽事之類的研究考證,但人物只要你將這個人物講鮮明了那就算成功,不存在什麽亂改不亂改的。再說,任何一人在解讀人物的時候都會加上自己的評價,自己的看法,一個歷史人物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表現是很正常的。

孔融與曹沖在歷史上都是很聰明,也很有品行的代表人物,如果單從人物方面作為解讀的話,黃一凡的講課無疑是極為精彩的。至少,哪怕就是對黃一凡不感冒的周炳林也承認,黃一凡這種解讀一下子卻是讓他記住了將孔融與曹沖。

特別是孔融讓梨與曹沖稱象這兩個故事,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兩個極為經典的故事必然將在後世影響無數人。說不定,不久之後有學校都會拿這兩個故事教育學生。

只是,要周炳林承認黃一凡厲害,他卻有一些不爽。

得想個辦法。

雖然周炳林沒敢明面上質疑黃一凡,但暗地裏給黃一凡使個絆子也並不是不行。

仔細考慮了一會,周炳林想到了一個法子。

“我之不幸,你之大幸。”

看著黃一凡最後講解曹沖之時所說的話,周炳林點了點頭:“下節課應該講的就是曹丕了,也只有曹丕才繼承了曹操的位置,並且成為了魏國的開國皇帝。”

周炳林是歷史學的教授,雖然三國並不是他最為研究的,但對於三國歷史還是有些了解。只是一分析,他便猜測到了第三節課黃一凡應該講誰。

“既然如此,在你第三節課開講之前,我便先你一步講解曹丕。哼,我倒要看看。在我將曹丕講完之後,看你還有其他什麽內容可以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