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另一位“仙人”即將誕生(第2/2頁)

唐詩開創了華國最為輝煌的詩歌年代,宋詞雖然繼承了唐詩的特點,但是,綜合來說,卻是遠遠無法超過唐詩。而其中無法超過的原因,便在於宋詞的表現形勢。因為宋詞影響最為深遠的地方是在市井,所以大半宋詞表現的並不是雅頌,而是市井俗流。也因此,很多文學評論家將宋詞稱之為艷詞。這個評價雖然不太公允,但宋詞還真是有大半的作品寫的就是艷詞。

但是,當看到黃一凡這一首《明月幾時有》之後,孔書俊卻是完全的被這一首詩給征服:“如果宋詞當中早收錄這一首明月幾時有,恐怕宋詞的地位將真正與唐詩並例。”

可惜,黃一凡不是宋朝人。

不,這不是可惜,黃一凡不是宋朝人才是華國最大的幸運。

點了點頭,孔書俊又朗聲品讀這一首詩。

“咦……”

當第二遍讀到“我欲乘風歸去”之時,孔書俊卻是停了下來。隨後,眼睛一直盯著“我欲乘風歸去”這一句話。

歸去?

歸去?

為什麽要“歸”這個字呢?

與其他人不一樣,身為水木大學教授的孔書俊在品讀這一首詩歌的時候卻是更為的透徹。哪怕是僅僅一個詞,一個字,孔書俊都要研究出個所以然來。這一首詞自然寫得經典,但其中這個“歸”字的用意卻讓孔書俊有一些摸不著頭腦。

聯系上下文,這句話意思說的是我要返回到天宮……可是,明明詩人是地球人,是現代人,他的家不應該是在天宮。如果要去天宮的話,應該只用“去”才對,而不應該在“去”之前加一個“歸”字。用歸字的意思,那就是天上才是我的家,所以此中的“歸去”意思是回家。

難道是寫錯了?

孔書俊不免懷疑起來。

不。

不可能寫錯。

從全詩的意境來說,這個歸字用得是無比之妙。

思索良久,孔書俊仍得不到答案。

直到,當孔書俊走到窗前看著天空中的月亮之時,他似乎隱約明白了一些什麽。

秋水先生寫過嫦娥奔月,無數古老的傳說也說天宮中有仙人的存在。而黃小友所說的歸去,不正是那一些仙人說的話嗎?

於是,整首詞便換了一種風格,變得飄渺入仙。

仙人來到了凡間一趟,看了許久之後,便想要回到天宮之中,也正因為天宮才是仙人的住處,這便用了“歸去”一詞。意思是說,我要回家了。

而這個世界上誰是仙人?

答案只有一個,秋水先生。

是的,秋水先生才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公認的仙人。

而哪怕此之前無數的人認為黃一凡已經無限接近於仙人的存在,但無數人仍認為他是個凡人。

但是,當看到這一句時,孔書俊卻是突然大笑了起來。

他知道,另一個仙人即將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