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趕緊跪舔呀(第2/2頁)

“我是燕大中文系,雖然我對自己的中文水平很有信心,但我也不敢評價這首詩。”

“我是水木大學中文系的,如此神詩完全也不敢說一個字呀,我想,我還是去請教一下孔書俊教授吧。”

不得不說,蜀道難的出現,不但將一些普通人給震撼了,甚至連一些研究中文的人士也給震撼了。而在這一首詩作出現之下,一場文學圈的研究風暴卻是悄然開啟。

TT網直接推出一個自由古詩體的專題,以此特別討論“蜀道難”這一首詩。該專題評論:“原本一直認為自由詩是現代詩的專利,而當蜀道難出現之後才發現,原來古詩體可以寫得如此的自由奔放。甚至,采用古詩體的這種自由模式比之結構完整的五言七言更具有韻味。如這一首詩當中或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字,長短不等,錯落交接,時而散漫,時而整齊,隨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從語言來看,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勻稱整飭,也有‘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掛倚絕壁’之精煉凝重,也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之流暢輕快,‘危乎高哉’一句同義反復,是故作。重筆以提起氣勢:‘噫籲嚱’三字選用虛詞,乃無心弄巧卻別具風致……”

復大中文教授“章知州”在讀了《蜀道難》亦在其微博上做出了評價:“這一首蜀道難除了極為有特色的自由古詩體之外,這首詩的誇張手法亦令人驚嘆。如評價蜀道難,就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將難度誇大到了天邊。為了強調蜀地交通間隔久遠,詩人就用了‘爾來四萬八千歲’來形容,為了突出蜀道的路盤曲,他又說‘百步九折’,而為了表達蜀道的山很高,詩人甚至說出了為太陽駕車的六龍到了這裏也要回頭。這一些誇張雖然說的不是事實,蜀道之難也不可能如詩中所說的詩一樣的難,更不可能難如上青天,但是通過這種誇張手法,蜀道雄奇險峻,不可攀越的氣勢卻是赫然生起。”

同時,章知州還表示:“此詩作繼承了黃一凡詩體一慣有的大氣,讀這一首詩比之讀俠客行的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還要令人回味。真是好不爽快,此詩之絕,當真是前不見古人,後恐怕也不知道能不能見到來者,能讀到這一首詩,死也無憾。”

最後,章知州還說道:“雖然水木大學競選副教授候選人的事與我們復大沒有什麽關系,更與我這個教授沒有關系。但是,我想,我這個水平還沒有黃一凡老師強的都當上了教授,若是黃一凡先生競選不上。我想,我這個教授的位置也不好意思再當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