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新詩發展的一盞明燈(第2/2頁)

其一,形美。

現代詩的形表現的是字詞,文字的格式。《雨巷》全詩共七節。第一節和最後一節除“逢著”改為“飄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這樣起結復見,首尾呼應,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整個詩每節六行,每行字數長短不一,參差不齊,而又大體在相隔不遠的行裏重復一次韻腳。每節押的兩次到三次,從頭至尾沒有換韻。這種詩歌寫作未遵循一定的格式,在此前也從來沒有人用過。但是,這種自由奔放的詩體,其內在的形體卻是讓我們眼前一亮。

其二:音美。

可能,雨巷給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首詩的音美。幾乎所有讀過凡塵先生這一首詩的朋友,可能心下間都會生出一句。這哪裏是什麽現代詩呀,分明是一首旋律動聽的歌曲。

是的,詩其實與歌是不分的。詩歌詩歌,好的詩可以如歌曲一樣美麗,但好的歌卻未必能稱之為詩。而我們探究當中發現,真正讓雨巷這一首詩表現出來的音樂之美,則是詩人很是聰明的對於某些韻腳的重復使用。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人的心頭。

音色之美,不經意間便流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