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第2/2頁)

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完兩篇散文,葉滄瀾眼中也似乎回憶到了小時候。只是,在這兩篇散文之後,藤野先生,故鄉,孔乙己,阿Q正傳……卻是讓葉滄瀾心情變得越來越沉重。

直到,當葉滄瀾看到狂人日記之時,哪怕是身為國家首長的他,這會兒也是無比的激動起來。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裏,暗暗給我們吃。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腦海裏面,葉滄瀾浮現起主角翻看歷史,眼中所看到的仁義道德全部化為了“吃人”的情形。

狂人日記裏所說的吃人,是真的吃人的肉。

但是,葉滄瀾又如何不知道,作者所寫的吃人只是對這個社會的諷刺。

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

而且,不只是他人想吃人。

我也未必沒有在無意當中吃過人。

“蔣平,秋水先生這篇文章你看了嗎?”

“看了?”

“有什麽感想?”

“首長,我不知道怎麽說?”

“有什麽不好說,直說就是了。”

“其實秋水先生的散文一向很犀利,最近他的幾篇散文也體現了這一些。只是,有的時候,並不是說真話,我們就看得懂,也不是說真話,大家都喜歡聽。新聞出版總局那邊的意思,認為秋水先生的文章可能對社會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建議暫且禁止傳播這一些作品,特別是最後那篇狂人日記。”

“禁止傳播。”

葉滄瀾突然一笑:“禁止傳播就能解決辦法嗎?”

“首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您也知道,秋水先生的影響力當真非同小可。”

“所以,那就更不能禁了。”

不知道為什麽,葉滄瀾突然變得情緒激動了起來:“蔣平,我問你,藤野先生這一篇文章裏,你看到了什麽?”

“我看到了少部分國人的麻木。”

“你心裏想說的是大部分國人的麻木吧。”

葉滄瀾點破了蔣平的心思,說道:“可是,我看到的並不是國人的麻木,我看到的是作者棄醫從文的愛國情懷。”

“蔣平,我再問你,狂人日記你看到的是什麽?”

蔣平不敢回答。

不過,葉滄瀾卻是替他回答:“你不回答我也知道,難道連個吃人都不敢說嗎……但我看到的卻是再不想看到這個社會吃人。”

說完,葉滄瀾走到窗戶旁,拿起秋水寫的散文《故鄉》,念起了最後的一段:“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不去走,那便永遠不會有路。

這世界本來就是吃人的世界,但只要你去努力,這個世界將不再有吃人。

這是作者的希望。

這才是《故鄉》的真正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