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中國詩歌文化體系(第2/2頁)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楚辭。”

黃一凡點了點頭,終於將正題拉回到了楚辭。

“大龍,黃一凡想說什麽,我怎麽有一些聽不懂。”

此時,台下的一些學子卻是顯得迷茫起來,不少學子明顯不太能夠聽得懂。但是,他們聽不懂,可對於水木以及燕大,復大的幾位教授專家來說,當聽到這裏之時,他們卻是隱隱感覺抓住了一點什麽。

可到底是什麽,他們又不知道。但毫無疑問,他們卻是知道,黃一凡研究的路子是對的。

“黃一凡先生,您能說得更具體一些嗎,我們有一些不明白?”

此時,台下有學子站起來說道。

“放心,很快大家就會明白了。”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講到這裏,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還有最後十分鐘。

看了看手表,黃一凡繼續說道:“剛才程禮教授也說過,史學大家‘班尋’曾經說過,不歌而誦謂之賦,這種賦其實最初指的不是漢賦,而是楚辭。也就是說,其實楚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賦。不過,很顯然,楚辭不是一種賦,楚辭是楚辭,賦是賦。但是,如果從時間上來推斷的話,對漢賦最具有影響力的並不是聖詩,而是楚辭。”

時間還剩下最後三分鐘:“那麽,到了這裏,一切變得簡單多了。雖然楚辭已然失傳,但是,我們仍可以根據漢賦的格律去嘗試分析‘楚辭’的句式,至於剛才我所說的楚辭引用兮體的格式問題,便可以在漢賦當中找到答案……”

最後一句講完,當天第一節的“楚辭”講座差不多也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