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第2/2頁)

如果黃一凡小友說自己寫的是楚辭體詩,那麽,筆者上面的話就自當沒說。

但如果黃一凡小友說自己的作品就是楚辭,那麽,筆者說什麽也要來說道說道的。

另外,黃一凡小友三首詩作當中引用了一個看起來很創新的兮字。這種兮體讀來雖是氣勢不凡,但兮體詩在‘漢朝’之後引用甚少,並沒有出過任何一篇引用兮體詩的名篇。我認為,這種‘兮體’並不是楚辭格式中的詞句,應該算是黃一凡小友的自鑄偽詞。

最後補充一句,黃一凡小友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未免太小看了天下人。筆者雖然年邁,但眼睛沒花,耳朵沒耷,從不喝酒,一生幹幹凈凈,不知道是否我算不算是一個明白人。同時也不知道我這翻評價,黃一凡小友是否滿意?”

不得不說,專家就是專家。

雖然這個世界並沒有楚辭,但是,關於楚辭的一系列文獻記載還是能找得到的。

再加上程禮教授總結加工分析,這一篇評論的文章可是將黃一凡三首詩作徹底的給否了。

本來,對於程禮的文章,黃一凡是認為有道理的。

易水歌,垓下歌,以及大風歌。

三首詩作當中,其實就“易水歌”最具有藝術魅力。

這種藝術魅力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易水歌是在戰國時期寫的作品。

而大風歌和垓下歌則是在漢朝時期,或者是漢朝初期時候寫的作品。

雖然楚辭在戰國之後仍然在某種形容留傳下來,但畢竟少了那一分原汁原味。

就像現在很多人能寫出經典的唐詩宋詞,五言七言一樣,但卻很難寫出像詩經一樣的文體。

其實也不是寫不出詩經一樣的文體,而是寫不出詩經這種產生於先秦時期的那種獨特味道。

幾千年了,別說寫出那個時期的詩體了,你想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都困難。

只是最後對於程禮評價自己的“自鑄偽詞”,黃一凡便有些惱火。

我這是“偽詞”嗎?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將前世經典楚辭拿來與這個世界分享。

不好好感謝我也就罷了,竟然說我這是偽詞。

當然,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程禮”以一幅老學者模樣的語氣來教訓黃一凡樣子,黃一凡當真是不爽。

要知道,這種裝逼式的風格黃一凡一般是拿來教育別人的。

如今被別人教育了一下,黃一凡能爽起來才怪。

想罷,黃一凡便再度回應:“曾經我記得秋水先生說過一個井底之蛙的故事,我倒是認為,秋水先生可能話還沒說完。秋水先生所要表達的,或許並不是‘千裏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也許說的是‘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