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荊軻是誰?(第2/2頁)

可是,來到這個世界。雖然這個世界也有與司馬遷同等地位的公羊望,但公羊望寫的史書仍是以事件時間為主,並不主要講解人物。而一些不是特別重要的人物,像荊軻這一些根本就影響不了當時戰國時期歷史的人物,也就沒有怎麽提到。哪怕其他的一些史書上提到有荊軻刺殺秦王,也只是單單提了一下。畢竟,在戰國時期,刺殺秦王的不要太多。

也因此,荊軻在前世大名鼎鼎,但在這個世界卻變得默默無聞。

正想給林心情解釋,只是,突然黃一凡眼珠子一轉。

他想到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文學作品是由人寫的,史書同樣屬於文學作品,也同樣屬於人寫的。

雖然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史官寫了史書,但是,因為各自的出發點不一樣,就像太史公一樣,別人都以事件為主,但太史公就直接寫人。什麽荊軻呀,陳勝吳廣呀,甚至就連一些商人都寫進了傳紀。這也造成了人們對於歷史看法有了很大的不同,而如果黃一凡用另一種方式來解讀歷史。或許,整個的歷史都將因黃一凡而改變。

想到這裏,黃一凡突然又記起了太史公司馬遷寫的《報任安書》。

當時司馬遷遭受到了宮刑,內心無比痛苦。《報任安書》就是司馬遷寫給“任安”的一封信,在信中,司馬遷向任安陳述了自己的不幸,但是,他並沒有就此一蹶不振,他決定放下自己的個人得失,寫一部傳世的史書。並且對任書說,他寫史書的原因不是為了記載皇帝對自己的不公,也不是發泄自己的不滿,而是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一部史書,便是史記。

史記一出,司馬遷真正的做到了這一句話。

而黃一凡也在這一刻,徹底的知道了,他要如何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