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2/2頁)

“我也認同樓上觀點,黃一凡雖然厲害,但也只是比同齡人厲害,真要與這一些學術大師,甚至是武俠大師相比,這個,這個……不是我打擊黃一凡,這根本就沒有得比。”

“其實嘛,樓主你有些誇大了。雖然我也覺得黃一凡很有才,甚至我也很喜歡黃一凡。特別是兩年之前黃一凡在水木BBS寫的詩,我更是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但佩服是一回事,認不認可也是一回事。詩寫得再好,但比起宮白羽的學術理論來,還是要低一個格局的。

還記得大詞人‘柳三’嗎,柳三詞寫得好吧,當然好,不但好,而且好到了絕頂,連皇帝都對他的詞贊不絕口。但後來怎麽了,柳三連年科舉,連年不中,皇帝一旨奏折說道:且去填詞。這是什麽意思?意思說的是,就是告訴他,以後你就別來科舉了,別說你考不上,哪怕考上了也不會讓你當官,還是好好的去填詞吧。直到晚年,柳三更是充滿了悲劇。不但生活過得淒慘無比,就連死去都無人收屍。最後還是那些仰慕柳三才華的妓女,一起出錢將柳三給埋了。”

水木學子都是比較理智的,哪裏有像網絡小說粉絲一樣的堅定。

他們哪怕就是喜歡黃一凡,也只是理智性的喜歡,絕對不可能完全崇拜式的。

此時一翻分析下來,黃一凡哪怕再厲害,但要PK宮白羽,還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只是,就在這一些學子不時討論之間,水木中文版塊卻是多了一條貼子。

這一條貼子剛開始出現之時並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畢竟,一個論壇這麽大,幾乎是每一分鐘每一秒的時間裏都有無數的用戶,學子發表自己的貼子。

這一則貼子也是一樣。

只是,當這一條貼子漸漸留言越來越多,一直被無數人的評論“人工置頂”之後,一眾水木大學的學子,終於將目光放到了這一則暫時不知道是誰發出來的貼子上面。

【從遠古時期的部落戰爭,阪泉之戰,涿鹿之戰,習武就在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周武王《劍銘》中:“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則更是強調“以仁德為武”,至此“武”與“儒”便愈發不可分了。

然,這種武,這種俠卻並不是以私劍的形式得以生存。私劍之俠只不過是他的表面現象,春秋戰國時期真正稱之為俠的,只因一句:士為知己者死。也正因為“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才誕生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情雄壯。】

這則貼子如此寫道。

所有學子只是一看,都被最後一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句子給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