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君子之俠(第2/2頁)

“說是這麽說,但我們水木也不能在這一塊被他們燕大比下去。”

“行,回頭我研究一下。”

“那就這麽定了,學姐期待你的大作。”

吃完早餐,黃一凡回到講師公寓。

雖然臨近開學,但身為講師的黃一凡任務比較輕松,即不需要管理班級,有班級指導員,代課老師管理,也不需要做什麽教學安排,這種事暫時也輪不到黃一凡。他只要安安靜靜休息個十幾天,開學之後前去講課就好了。

想起剛才林心情拜托他的事,黃一凡便進入水木BBS論壇。

此時,關於“宮白羽”的“何為俠”又有了新的武俠理論。

【君子之俠。

私劍之俠之後便是君子之俠。

先秦之俠雖以私劍為主流,缺乏對君子道德有意識的積澱培養,但在具體的俠義行為之中,人是有感情,有理智的動物,一種對俠義倫理原則的崇尚,已經在暗中生長……這種俠義,稱之為君子,也稱之為君子之俠。

君子之俠之後,便是江湖之俠。

章太炎《檢論》卷九中說:“其在蒿萊明堂之間,皆謂之俠”。順民即“蒿萊”,朝廷即“明堂”,而在這二者構成的“官民”二元結構之外遊離著的那些一切不穩定的成分,都可以稱為“俠”。章太炎的說法,顯然把俠的範圍無限擴大化了,但俠的江湖模式也因此得以形成。

江湖為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為民間世相的一個大而又大的大雜燴,不認同於“官”,也不認同於“民”。

私劍之俠退出主流,君子之俠成為理想,江湖之俠遂崛起於社會現實之中。

當然,江湖之俠不是江湖的全部,也不是俠的全部,但在東漢三國以後,它卻既是江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俠的現實存在的主流。】

至此,宮白羽的武俠理論,也在私劍之俠,君子之俠,江湖之俠理論當中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看到這裏,黃一凡有些頭暈。

這家夥研然一個大BOSS呀,自己該得怎麽破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