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第2/2頁)

盜夢空間裏的齊騰為什麽等主角等了幾十年,等得都快老死了最終才自殺回到現實。就是因為齊藤在夢境裏面也無法分清這到底是現實還是夢境,直到碰到主角之後才想起對主角的承諾,才想起自己是要搞垮競爭對手,才想起自己是進入了夢境當中。而我們,面對著這一個與盜夢空間夢境一模一樣的真實世界,你能如何分辨這是現實,這是夢境?

一個比之哲學還要復雜的問題就此出現。

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有一些不服輸,硬是要解開這個問題。

只是,當他們花了無數多的時間之後,赫然之間,他們才發現,這個問題竟然是無解。

是的。

無解。

幾乎用當今世界一切的手段,不管是科學手段,還是意識分析手段,你都無法解釋出來。

而最終,無數盜夢空間的讀者才醒了過來。

他們終於知道為什麽大結局有這麽多爭論了。

因為,不管你是如何的爭論。

你都無法證明主角到底有沒有回歸到現實。

就像,你無法證明現在的世界是現實還是夢境一樣。

“黃一凡老師,您認為要怎樣分清現實還是夢境?”

為了完善夢境心理學理論,也為了推廣自己的學術,黃一凡接受了加州大學校方的邀請,成為了加州大學一名助教。當然,說是助教,其實就是講師。

此時,正在上心理學課的黃一凡,卻是被學子提了這麽一個問題。

“坑呀……”

聽到這個問題,黃一凡淚流滿面。

他原以為盜夢空間提出的如何分辨現實還是夢境這一個問題坑了全世界所有人,沒想到,回頭之後卻是發現,這一個問題也坑了自己一把。

如果自己能區分現實還是夢境的話,那自己就是聖人了。

黃一凡內心想到。

不過,怎麽說也是當講師的,如果什麽也不說似乎也過意不去,想了想,便說道。

【如果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夢境與現實的區別很容易判斷,畢竟現實的連續性與可感知性是夢境所無法體現的。但是,如果從廣義的角度而言,對於每一個人的記憶中,一年前,甚至更遠的記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與夢境一樣的性質——片段性與跳躍性,而這種記憶在一定程度上與一些特別記憶深刻的夢境,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再次想起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迷失的感覺。我想這也是這個問題的核心關鍵。記憶會隨著歲月而逐漸沉澱,留下的僅僅是最為深刻的事件與感受,夢境同樣如此。這也是為什麽莊周會分不清自己是蝴蝶,還是蝴蝶是自己。

而我們要如何分辨現實還是夢境呢?

我想,當我們明白了三個問題之後,我們就能真正的分清什麽是現實,什麽是夢境了。】

“黃一凡老師,哪三個問題。”

台下的學子期待的看著黃一凡。

這一些人,都是崇拜黃一凡提出的夢境心理學而特意前來上黃一凡課的學子。

“這三個問題就是……”

“我是誰。”

“我從哪裏來。”

“我要到哪裏去。”

這三個哲學問題出至於聖經中“耶穌”所說的話。

耶穌說:“我雖然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還是真的。因為我知道我從哪裏來,往哪裏去。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裏來,往哪裏去。”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從哪裏來,該往哪裏去。那麽,你便能真正的分清現實還是夢境。

對著台下的學子,黃一凡用了一個世界級的哲學難題給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