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浩然之氣於一身(第2/2頁)

為了將真正的歷史寫下,太史連死都不怕,也要寫進史書,這便是正氣。

這十二個典故,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凜然顯示出浩然正氣的力量。

“天呐。”

“天地有正氣。”

“黃一凡。”

當黃一凡將這一首正氣歌寫完,香江大學的一眾學子卻是徹底的呆了。

這得有多大的才華,才能寫出如此正氣的一首詩。

不,不只是有才華這麽簡單。

如果沒有浩然於一身的正氣,又怎能寫出天地有正氣這樣的詩呢。

這會兒,他們看黃一凡的眼神已經變得有一些奇怪。

聯想到此前黃一凡在香江大學報上解釋的“至誠”,眾人內心一凜。

如果說此前還是半信半穎,那這會兒,眾人心頭卻是信了大半:“也許,黃一凡解釋的至誠,真有可能是真正的至誠。”

而同樣,這一首正氣歌一出現,哪怕就是書法大成的乘風,這會兒也被震住了。

起先乘風只看到黃一凡寫的字。

剛看黃一凡下筆的時候,他就知道黃一凡寫的是楷書。

當時他還想笑話黃一凡一句。

練書法的雖然是從楷書開始練起,但是,能將楷書寫成書法的還真沒有幾個。不是寫不好楷書,而是楷書實在是太常見太常見了,大家都能寫好楷書。而且,大家的楷書看上去就差不多,也沒多少變化,根本就不能夠體現書法的特色。

可是,當黃一凡將臨摹顏真卿的楷書寫出來時,雖然乘風可以看到,黃一凡的這種書法還沒有達到大成境界。但是,這種楷書的風格,乘風卻是完全沒有看過。最重要的是,哪怕黃一凡的書法境界沒有達到大成,但是,其字中的創新,卻是直接將他的書法提升到了無比之高的境界。

這個世界字寫得好的有很多。

這個世界練書法的也有很多。

這個世界書法寫得很好的,同樣也有很多。

可是,這一些些很多很多的書法大家,其實一直都是有著歷史中書法大家的影子。

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完全自成流派。

他們的字,說起來也是臨摹,只不過,臨摹的有了自己的風格罷了。

但黃一凡的楷書,卻是已經有開宗立派的跡象。

這個時候,誰勝誰負,一眼便知。

只是,這僅僅只是字。

如果聯系上黃一凡寫得這一首詩,更是將乘風給徹底的比下去了。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身為天才的乘風比之在場眾人對於這一首詩的理解,還要更為的高上一籌。

配合這字,配合這詩。

一首正氣歌,簡直寫得神乎其神。

如果有哪位書法收藏家在這裏,恐怕恨不得直接撲過去將黃一凡寫的書法給搶過來。

該書法已經遠遠超出了書法的境界。

這,還要怎麽比。

“香江大學,不過如此。”

看了看剛才自己寫的這八個大字,乘風這才真正的感覺被打了一巴掌。

不過,接下來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卻是擺在乘風眼前。

這八個大字,是吃,還是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