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大學”講座(第2/2頁)

沈丹陽是教育學的專家,更是文學界的專家,這一篇大學之道雖然用的是文言文,但他的意思,沈丹陽又怎會不知道呢。可是,也正是因為自己完全的明白,沈丹陽才如此的情緒激動。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雙手顫抖的撫摸大學之道所寫的每一個文字,沈丹陽感覺,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如滾滾熱水,熾熱無比,僅僅只是將手沾在上面,就已被燙傷。

沈丹陽將手縮回,然後,閉上眼睛,感悟著大學之道所蘊含的至理。

古之先賢對於儒家的最高境界,一直爭論不休。

有先賢說是不中不偏,認為這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

有賢者說是中與和。

也有大儒稱之為善,所謂上善若水。

只是,千百年來,誰也說不服誰。

沈丹陽也一直在研究,可是,一直摸不到門徑。

但今天,這一篇大學之道,沈丹陽卻似乎摸到了一絲門檻。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為修身。

修身的目的,是為齊家,治國,天下下。

儒家的最高境界,似乎也蘊含在其中。

兩個小時很快就已過去,沈丹陽還沒有從大學之道這一篇文章當中回悟過來,燕京師範大學的幾位教師就已經前來邀請沈丹陽參加講座。無奈,只好暫且放下這一篇大學之道,往燕京師範大學禮堂走去。

“同學們,今天的講座我本來是準備講青少年基礎知識教育的話題。因為當時我認為,即將畢業的你們,未來你們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青少年教育。而青少年教育首重基礎知識教育。但現在,我認為我們僅僅只重視基礎知識的教育還不夠,我們更應該注重青少年的德治。有位大師說得好,我們華國以法制國,也需以德制國。下面,我們開講,真正的大學之道……”

看著一千多位即將要畢業的學子,沈丹陽拋去此前準備好的稿件,慷慨激昂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