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明確態度(第3/6頁)

周興民不同,他一上來就指出合作建廠是雙贏,而不是誰占了誰的便宜,周興民在趙永福面前強調雙方合作,就等於把大家擺在一個公平的位置,婉轉地告訴趙永福,你來北港投資建廠是經營需要,是為了賺錢,並不是過來支援災區奉獻愛心。

如果在其他人面前,趙永福或許早就拋出撤資的威脅,可是在周興民面前,如果說出這種話肯定會貽笑大方。

到了趙永福這種層次,見到什麽人說什麽樣的話已經是最基本的素質,趙永福道:“周省長,你說得對,大家合作的目的就是共贏,在北港建廠,我們經過了長期調查,多方論證,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勞動,最終才選定在藺家角建廠。北港市領導層一開始就答應了下來,可是在張揚那裏我們卻遇到了阻礙。”

周興民道:“他反對你們也可以理解,你想想,如果在你們的廠子裏劃分出一塊修建保稅區,你願不願意?”

趙永福已經察覺到周興民對張揚的偏重非常的明顯,他開始意識到藺家角的事情不容樂觀,周興民十有八九站在張揚的立場上。趙永福道:“周省長,今晚的新聞你有沒有看?”

周興民微微一怔,不知趙永福現在提起這件事究竟是什麽意思?

趙永福道:“我來之前看了今晚的北港新聞,裏面專門播出了一個針對泰鴻的專題。”

周興民的目光多少顯得有些詫異,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北港領導層對趙永福是相當友好的,正是他們對泰鴻建廠的渴望,才造成了他們和張揚之間的矛盾。北港新聞代表著北港的宣傳動向,是牢牢掌握在北港領導層手中的,如果趙永福所說的屬實,那麽證明北港領導層內部也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

趙永福道:“周省長,前兩天央視的今日焦點中就針對我們泰鴻過去的一些情況作了一期專題,我承認其中報道的一些事情曾經發生過,但是我們泰鴻現在已經完全改觀了,尤其是在工業汙染方面,我們所做出的改變是巨大的,為了改善工業汙染狀況,我們付出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這三年,我們在汙染方面投入的經費是最多的,我們在南武的廠區,現在是綠樹環抱,青草茵茵,過去汙染的小河也已經重新變得清澈見底,我敢說,目前我們廠區的空氣比南武城區的空氣還要好,誰說我們是汙染大戶?那都是舊觀念,舊印象。”

周興民笑了起來,他順著趙永福的話反問道:“誰說你們是汙染大戶了?如果宋書記認為你們是汙染大戶,又怎麽極力促成泰鴻和北港的聯姻?”

趙永福道:“不瞞你說,最近一段時間,我的心情是極度郁悶地,針對我們泰鴻的流言蜚語層出不窮,周省長,我贊同你剛才說的話,泰鴻來到北港,並不是來占北港的便宜,也不是去施舍北港,而是要謀求共贏。聲譽對企業來說意味著生命,我無法容忍這些在背後詆毀我們聲譽的行為。”

周興民道:“趙總,既然大家都想著共贏,都想著把這次的合作順利推向成功,那麽就應當冷靜下來,放下彼此的敵對和成見,尋找雙方共同的利益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趙永福道:“我對北港並無敵對,對濱海也是,如果說我們有矛盾,那麽矛盾所在就是在藺家角。”

周興民道:“趙總,實不相瞞,在來此之前我就很關注這裏發生的情況,本來我這次可以不來,省裏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考慮到這邊發生的事情,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必要親自來一趟,和你們好好地談一談。”

周興民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稍作停頓之後繼續道:“我過去是學工業出身的,對於鋼鐵行業也算得上是有些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的進步,鋼鐵企業的汙染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距離所謂的零汙染還有很遠的一條路要走,工業上的事情,我在你這個專家面前就不用班門弄斧說得太多,可是對城市的規劃發展方面,我有一些心得,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濱海保稅區的規劃,如果沒看過,我建議你應當去好好看看,他們的規劃做得很好,很有開拓性,我可以說,把這份規劃放在全國甚至世界的範圍內,也算得上一流,如果他們的這份規劃能夠得以實現,無論對濱海、對北港還是對整個平海都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這樣說,並不是說泰鴻建廠的事情就不重要,但是我們的事業最重要的是規劃,可以相互促進,可以相互依存,但是絕不能相互影響。”

趙永福道:“周省長認為我們泰鴻的存在影響到了北港的發展。”他的話並沒有說完,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這麽認為,我大可以另外選地方去建廠房,沒必要在你們平海一棵樹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