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牽豬捉雞(第2/3頁)

老頭子不停地搖頭,道:“我們在這裏住了幾十年,遇到好多次大雨,沒得事,我們不搬家,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住慣了。”

老太婆道:“我們走了,誰來喂豬?”

江老坎道:“你就只喂了一條,把豬牽到我家裏去,我家還有一個豬圈空著。到時等不下雨了,再牽回來。”

老頭子很倔強,道:“我有兒有女,不是五保戶,住進敬老院要被人笑話。”

杜建國、張曉婭都跟隨著旁邊,看著王橋等幹部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說老人搬家,張曉婭不停地拍相片,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

呂琪站在一旁,更是將昌東農村典型人和事與大洋對岸進行比較。走這一圈,讓她比看政治學者十篇分析文章更了解國內基層實際情況以及政府機關運作形勢。無論從文化基因、政權組織形式、物質條件,這兩個國家都完全不同,套用對方的經驗必定會水土不服。

在正屋供著祖宗牌位,有燭燃著,旁邊寫著“天地君親師”等字。在側墻有幾張相片,還有老頭子持槍的相片。王橋看了一會相片,道:“老人家,你以前當過兵?”

老頭子對這個話題有興趣,道:“解放以後,當過民兵。”

王橋道:“你是不是黨員?”

老頭子道:“是。”

王橋道:“你是黨員,就要聽支書的安排,他絕對不會整你害你。”

老頭子沉默地想了很久,還是不表態,最後還是說出同樣的理由,道:“我不是五保戶,住了敬老院要被人笑話,以後大家都要戳娃兒的背脊骨。”

江老坎終於下定了決心,道:“如果真不想到敬老院,就到我家裏去住,我家裏寬。”

老頭子道:“我不能打擾支書。”

江老坎道:“論起輩份,你還是我隔房的表叔,住到我家裏有啥子嘛。好好,不說了,我們馬上來搬東西。”

王橋準備讓江老坎帶著老人回家,他和其他人就要到大鵬礦。杜建國悄悄將王橋拉到一邊,道:“蠻子,我們想在這裏多采訪一下,把材料弄紮實。我建議,為了效果,你最好也跟著。”

王橋道:“他家算是家徒四壁,沒有什麽好搬的,拿點錢,牽頭豬,提只雞,我們還要去看大鵬礦,那才是我最最關心的。”

杜建國道:“你去牽豬,那樣才有好效果。如果再下大雨,山岸真的垮了,你就可以當一回鮮亮的主人公。”

王橋想了想道:“行,我主充當一回主人公。”

這一下輪到杜建國吃驚了,道:“你真的願意做這種形式的新聞?這似乎不是你的畫風。”

王橋道:“你聽說過那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沒有?簡單地說就是兩個書記的故事,一個書記注意防洪,把堤岸修得很好。另一個根本不注意防洪,堤岸漏洞百出。下大雨時,不注意防洪的書記所在縣四處受災,他帶領幹部抗洪,雖然遭受巨大損失,由於抗災積極,受到了上級肯定,成為抗災英雄,最後受到提拔。而抗災準備做得很好的那一位書記沒有特別新聞點,默默無聞,沒有得到提拔。”

杜建國道:“你想要表達什麽?”

王橋道:“如果前一位書記注意宣傳和包裝,將預防作為主題大書特書,情形就不一樣了。雖然這是一個段子,也有現實意義。你報導我們所做的預防性工作,實質上也是一種工作導向,重預防強過重抗災。這種情況下,我不願意走在境頭前面,就是迂腐。你們肯定從我戒酒開始覺得我很犟,不聽勸,其實我不是犟,而是不願意隨波逐浪。現在用這種方式通過省報來引領工作風氣,我為什麽要拒絕。”

兩人聊了一會,王橋走回來對江老坎道:“事不宜遲,那就馬上搬。”

老頭子家裏沒有什麽貴重物品,從箱子裏拿了一個小袋子背在身上,就是全部值錢家當。江老坎和王橋就幫著牽豬,企業辦和農辦的同志以及呂琪、杜建國等人就提著雞,朝江老坎家裏走去。

王橋原本以為自己小時候牽過豬,不算外行。可是真把大肥豬兒放出來時,他才發現小時候學到的技能完全失效。縣委常委、城關鎮黨委書記的名頭在大肥豬面前沒有任何威力。江老坎也無法控制這頭肥豬。最後還是靠年滿七十七的老頭子才將大豬弄上道。

張曉婭就跑來跑去,照了不少相片,有王橋狼狽趕豬的相片,也有杜建國、呂琪提著雞的相片,當然少不了房屋的特寫。

到了江老坎家,江老坎老婆見丈夫將兩個外人帶回家,臉上明顯有些不高興。被江老坎瞪了幾眼後,還是嘀咕著跑到後山去捉雞。

這些事情對於呂琪來說是完全新鮮的經驗。她在國外只要聽到國內消息,十有八九與人權、自由、獨裁、崩潰等聯系在一起,整個國內顏色完全是灰色調的,灰色調給失憶的她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她不能肯定地答復留在國內的原因,也是其內心掙紮的心理底色。